九一制片厂下载

我院社会工作专_x0008_业师生参与承办青少年禁毒成长小组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9

为纪念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40周年,切实提升青少年识毒防毒能力,2025年7月28日至8月1日由福州市文物局主办,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福州广播电视台承办,闽江学院社会工作系师生与福州市致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策划执行“青春无毒,向阳而生”青少年禁毒成长小组活动,在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成功举办。在社会工作系教师王荣欣以及福州市致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陈侃、郑宇梅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我院社会工作专_x0008_业学生时银雪、陆超虹、陈雨轩严莹莹参与了本次活动的策划与执行工作,为活动的成功举办贡献了专_x0008_业力量。

  

 

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我院学生精准把握青少年的认知特点与发展需求,选择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林则徐纪念馆作为活动场域。通过精心设计的沉浸式导览和专_x0008_业讲解,引导组员们重点体验虎门销烟实景复原区,聆听感人至深的禁毒故事,真切感受到禁毒斗争关乎民族存亡的深远意义,强化了青少年对禁毒斗争重要性的历史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中,针对青少年易受新型毒品伪装的威胁,我院学生系统梳理了从个体、家庭到社会中潜在的毒品风险源。结合高仿真毒品模型,层层剖析当代毒品的伪装伎俩:从传统毒品的植物源头,到合成毒品的化学陷阱,再到伪装成“零食”“饮料”的新型毒品。这种直观、对比性强的实物教学方式让青少年认清毒品的隐蔽性与巨大迷惑性。“我以前只知道鸦片、冰毒这些毒品,没想到毒品还能伪装成‘巧克力’和‘饮料’。”一位组员的反馈道出了认知的更新。

 

 

  在讲解吸毒成瘾原理时,我院学生创造性地将“紫甘蓝酸碱实验”转化为体验式学习工具。当象征健康大脑的紫甘蓝汁液遇“毒”瞬间变色,毒品对神经系统的可怕侵蚀得以生动揭示。通过观察颜色剧变产生强烈的感官冲击,使抽象的成瘾机制变得触目惊心,极大地加深了组员对毒品毁灭性危害的认知深度。后测数据显示,94.7%的组员能清晰阐述毒品对身心及家庭的多重危害,存在“偶尔尝试没事”等核心误区的比例下降了10%以上,体现了专_x0008_业干预的有效性。  

 

 

 

为强化防毒意识与拒毒技能,我院学生依据所学的行为改变理论和危机干预模型力量知识,提炼并系统传授了结构清晰、易于操作的“拒毒叁步法:拒绝---离开---求助”。该方法旨在将认知转化为可执行的行为策略,降低青少年在真实情境中的犹豫和风险。

我院学生精心设计了阶梯式情境模拟,设置多个难度递进、贴近青少年生活的场景,如放学途中、社区公园、亲友家等,并前瞻性地纳入“应对媒体不良信息诱惑”这一数字时代新挑战。在安全、支持性的小组氛围和社工的专_x0008_业引导下,组员通过观察、模仿、实践,不仅熟练运用“叁步法”,更主动生成“举报不良视频”等积极应对策略。组员分享道“模拟演练让我知道怎么说‘不’才更有力,遇到可疑物品或人员,要马上举报或求助,心里有底了”,反映了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和抗逆力的增强。全员掌握核心技能及求助意愿增强,标志着行为层面改变目标的初步达成。

 

             

选择在民族英雄林则徐纪念馆开展禁毒教育,赋予活动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精神感召力。活动成效亮眼,小组成员熟练掌握了核心拒毒技能。家长反馈热烈,满意度高达98%。多位家长表示:“活动目标清晰,内容孩子爱听,社工老师又专_x0008_业又亲切,孩子畏难时还会耐心鼓励!”不少家长还主动询问后续活动安排,体现了对专_x0008_业服务的认可和持续需求。

 

                                    图文来源:陈雨轩